9月4日至8日,版納植物園順利舉行2023年研究生入園教育。本次入園教育緊密圍繞價值樹立、學術發展、環境適應和素質提升四大目標,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先后舉辦園情園史、科學家精神、學術誠信、科學人生、保護教育等系列專題報告和實踐課25場。80余名2022級碩士研究生和2023級博士研究生參加了本次入園教育。
園主任楊永平以“賡續創新奮斗精神血脈,努力成為堪當大任的國家科技棟梁之才”為題給同學們講授開學第一課。他深入講解了“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 以及中國科學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背景和意義,回顧總結了版納植物園“急國家之所急,做人民之所需”的建園理念和發展歷程,勉勵同學們在開展科研選題時“去做難而正確的事”,以長期主義的決心創造可持續社會價值。
在科學人生專題中,熱帶森林生態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譚墾以“蜜蜂舞蹈的社會學習和社會信號交流”的科學研究為例,講述了他從“養蜂人”到36歲讀博,從41歲發表第一篇SCI論文到60歲在《科學》(Science)發表封面文章的科學人生。園黨委書記甘煩遠講述了蔡希陶一生事跡以及蔡希陶精神傳承的內涵和意義。園紀委書記、科研道德委員會主任黎廷宇分析了科研誠信對于科研人生的重要性以及當前形勢和要求。
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教育專題中,科技信息中心副主任朱仁斌、環境教育中心副主任劉光裕分別介紹西雙版納生物多樣性數據平臺建設以及版納植物園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教育工作,鼓勵同學們利用公民科學平臺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實踐。園林園藝中心和環境教育中心聯合為同學們實地解說了百花園、棕櫚園、龍腦香園等植物專類園的植物保育和園藝展示的成果及理念。在“烏蘭魅影——夜游植物園”美育實踐課上,科普志愿者帶領同學們探索了夜間的生物多樣性之美。
熱帶森林生態學重點實驗室、熱帶植物資源可持續利用重點實驗室、綜合保護中心、哀牢山生態站、西雙版納生態站、元江干熱河谷生態站等部門先后介紹各自歷史文化、學科建設及發展目標??萍夹畔⒅行?、財務處、研究生處、旅游管理部分別從科技文獻的檢索與利用、財務報賬流程及業務辦理、研究生培養政策與實務、學生安全注意事項等方面做了專題介紹。公共技術中心組織了為期一天的儀器應用和實驗技能專題培訓,其中包括實驗安全的知識講解和科研儀器的實際操作。
入園教育期間,同學們還先后參觀了蔡希陶紀念室、園史館、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生態攝影展,考察了西雙版納熱帶雨林林冠塔吊監測樣地,組織開展了第二十三屆研究生大會、迎新素質拓展、消防演習、意外傷害急救演習等環節。
本次入園教育由研究生處聯合科研、業務、支撐和管理相關部門共同主辦,目的是幫助新生全面了解植物園歷史文化,建立學科專業認知,做好個人科研學習和職業發展規劃,快速融入新環境新集體。

會議現場

專題報告

部分活動剪影(參觀園史館、參觀羅梭江本土魚類展覽、園區植物認知實踐、參觀熱帶雨林20公頃樣地、消防演習、夜游植物園、素質拓展)

入園教育合影
本文作者:玉最東,刀乙航
責任編輯:玉最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