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瑪峰不同海拔喜馬拉雅冷杉徑向生長對氣候變化的響應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樹木年輪與環境變化研究組的博士后Narayan Gaire博士和Zaw Zaw博士,在范澤鑫研究員的指導下,與德國根紐倫堡大學和尼泊爾特里布文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合作,在珠穆朗瑪峰地區沿6個海拔梯度(3400、3500、3600、3800、3850、4100 米)進行了樹輪取樣,建立了該地區特有樹種喜馬拉雅冷杉(Abies spectabilis)的年輪寬度年表,分析了其徑向生長的氣候敏感性和長期變化趨勢。結果表明:1)在所研究的海拔范圍內,夏季低溫是限制喜馬拉雅冷杉徑向生長的主要氣候因素,而春季的水分供應則是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區樹木生長的限制因子;2)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喜馬拉雅冷杉的徑向生長速率在林線附近(高海拔)呈上升趨勢,而在中低海拔地區則呈下降趨勢;3)春季氣候變暖和水分脅迫加劇對喜馬拉雅冷杉的徑向生長產生負面影響,可能導致中低海拔地區樹木生長呈現衰退趨勢。
該研究系統闡明了珠穆朗瑪峰地區不同海拔范圍樹木生長的氣候敏感性,強調要特別關注氣候變化背景下中低海拔喜馬拉雅冷杉林的脆弱性。相關研究結果以“The impact of warming climate on Himalayan silver fir growth along an elevation gradient in the Mt. Everest region”為題發表在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上。已出站博士后Narayan Gaire和在站博士后Zaw Zaw為該文共同第一作者,范澤鑫研究員為通訊作者。相關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云南省、中國科學院等項目的支持。
珠穆朗瑪峰不同海拔喜馬拉雅冷杉徑向生長的變化趨勢
今日頭條
官方微博
微信公眾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