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上午,值“端午節”來臨之際,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以下簡稱“版納植物園”)環境教育中心圍繞端午節的起源、意義及民間習俗等,精心策劃組織了“端午·粽享歡喜”親子科普活動,旨在通過活動讓家長攜孩童一起走進自然里去探索、認知和了解身邊常見草本植物,去探尋菖蒲、艾草驅瘟辟邪的秘密。
本次活動包括夾紅豆、包粽子、射五毒、斗草、DIY花草蛋、套粽子盲盒等環節,參與者在歡樂的游戲和DIY實踐中,對端午節的起源及意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認識了當地民族用來包粽子的柊葉和芭蕉葉,它們不僅聞之清香四溢,而且還具有特殊的防腐作用,使粽子易于保存。在斗草環節,家長攜帶孩童戶外尋草,讓孩童們親近自然,深入觀察小草的生境及生長狀態,通過五感觀察法,了解到了小草的葉片特征及是否具有芳香氣味。在“文斗”中,小朋友們分享了自己找到的鴨跖草、酢漿草、沿階草、巴拿馬草、巴西鳶尾等草本植物的識別特征及作用,通過“武斗”,使小朋友們體驗到了不同草本植物葉片韌性有所不同?! ?/font>
本次科普活動共有20個親子家庭參與體驗,得到了參與者的一致好評,不僅增進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系,也讓孩子們對于傳統節日中的植物有了更多的認識和了解,提升了兒童與自然的聯結,同時也培養了孩子們的愛國主義情感,也為后續親子研學活動與傳統節日的結合奠定一定的基礎。

活動
本文作者:張杜鵑
責任編輯:莫海波